【48812】浙派篆刻传人“玩抖音”传承老根柢手工
天黑,黄麟贵仍在伏案创造,一刀一锤,金石磕碰动静个不断,石头上那条身形强健的龙逐渐有了活力。“龙年将近,拓个飞龙图给我们拜年。”
64岁的黄麟贵是浙派篆刻传人,5年前搬进西湖区双浦镇的山沟里,一门心思和石头打交道,一年前迷上“拍抖音”,毛线帽、中式对襟袄,是他出镜时的经典形象。“我展现篆刻、拓印等技艺,也唠嗑金石文明,年青人爱看。”现在,他拍了200多个著作,攒下8000多名粉丝。
“抹上朱砂,用纸一拓,保准你没见过,就像浮雕相同立体,指尖能摸到肌理。”见到记者时,他正在雕琢飞龙,行刀磊落、淳厚有力。
“与雕版印刷不同,拓印的长处是能出现高低不平的浮雕质感,让画一下‘活’起来。”黄麟贵介绍,拓印一张巴掌大的飞龙图至少要一小时。
眼前这条龙,正是他慢工出细活的创造。只见他先将纸张与图形贴紧,用胶水固定,喷水雾,用毛刷重复刷其外表,让纸张进入纹路的缝隙,构成凹凸感。再调染料,赤色以朱砂、黑色以油烟墨为质料。“用拓包蘸取染料,一点点往纸上压,每拓一层后先晒干,再重复10次以上,色彩渐深,经久不褪。”他说,要想凹凸有致,把控力道是要害,下手稍重就糊了。如此一拓,一条有“骨骼”的龙便“游走”纸上。
黄麟贵早年在杭州雕琢厂学手工,后拜西泠印社名师,专攻写意花鸟、人物白描,几十年就揣摩这一件事,“大师算不上,多少悟出点浙派篆刻的精华。”
街坊眼中,黄麟贵是“怪人”,他自己却乐此不疲,敲敲打打一整天也不觉庸俗。“兴致到了乃至焚膏继晷,在小区里会吵到街坊,过意不去就搬到乡下了。”他享用和石头对话,铿锵的凿刻声是归于他的“打击乐”。
走进山野的黄麟贵不再拘泥于石材。“山野中皆可选材,溪中石最合适,细腻滑润。”刻飞龙的石头,便是他在河滨捡的,“遇水化龙,图个吉利。”
黄麟贵还保留着自己的“私藏”——十几块出自明清两代的残砖,通体黑色、质地坚固,敲之有金属铿然之声。“业内人士称之为‘金砖’,是可遇不可求的宝物。”
黄麟贵经常拿“金砖”作画板,专攻佛造像图。为了揣摩古人用笔、下刀的线条感,他在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都留下脚印,逛石窟、看岩画,每次带回一大摞手稿。“有把握后,再将图形刻在‘金砖’之上拓印。”他说,日后想为这批“金砖”办一场佛造像拓片专展,编纂成册。
黄麟贵租的房子带地下室,几十平方米的空间,堆满人物、花鸟、书法、图腾、佛像等各类石刻,宛如一间博物馆。
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我想让更多人听到我的‘打击乐’。”他在抖音上开通了抖音号——“汉石山房”。一开始光讲篆刻、拓印常识,传达作用欠好,几个月也不大涨粉。黄麟贵找来年青朋友小王伙伴,从头定位,既要有绝活,也得有神秘感。视频中渐渐有了具有论题性的“金砖”、敦煌佛造像、古法拓印等内容,还会带网友“观赏”他的“瑰宝阁”,网友的兴致公然上来了。
一年博主的收成,远不只如此,一门手工、一个账号,牵系着远方一个又一个有缘人,粉丝的热心让黄麟贵被宠若惊。上一年夏天,黄麟贵和浙江现代画院、西泠书画艺术中心联手办了一场古砖石刻艺术展。“一名甘肃的英语老师打飞的来杭州,特地看这场展。”他说,还有一位网友是“金砖”藏家,看到他的古砖石刻佛造像拓片后,二话不说拉了一批“金砖”到山里来,要以“宝剑赠英豪”。
还有不少经过抖音慕名而来的杭州学生,惊喜地发现当篆刻、拓印融会贯通后,能让画有筋骨,变得立体、鲜活。这些年青人对这种新鲜玩法大有爱好,磕碰出无量构思。还有学生学习了砖雕技法后,运用到篆刻创造上,线条、力度带来的古拙风格让他的方章大受欢迎。
不断上门的年青求艺者,也让黄麟贵大受鼓动,他大方放话:凡是来学,倾囊相授,分文不取。
很快,记者面前,那张飞龙图拓好了。黄麟贵眯着眼睛,当心贴到门上,并许下新年希望——让手工进校园,把接力棒交给年青人,特别是有根柢、思路活的专业院校学生,然后能使老根柢手工勃发新的活力。